BLOG

專欄文章

低頭族請注意!烏龜頸不只醜,還會麻、痛、暈、睡不好

你以為只是姿勢不好?其實「烏龜頸」正在悄悄影響你的健康、外貌與生活品質。

長時間滑手機、久坐盯著電腦、吃飯時低著頭,這些現代人的習慣,正在讓脖子悄悄彎成「C 型」──這就是俗稱的「烏龜頸」。
你是否也有肩膀硬如石、常常偏頭痛、或一照鏡子驚覺頭部越來越前傾的困擾?
別小看這種姿勢異常,
它不僅影響外觀,
還可能帶來持續性的悶痛與睡眠障礙。

低頭族的日常:你是不是也這樣?

生活中處處都是「低頭」的陷阱:

  • 在捷運、公車上滑手機一滑就是半小時
  • 一整天開會、報告,緊盯筆電螢幕
  • 吃飯追劇,脖子彎著沒停過

久而久之,頭部重心逐漸前移,造成脖子與肩膀後側的肌肉長期緊繃,胸前肌群縮短,整體姿勢失衡。這就是烏龜頸的形成過程,並導致:

  • 肩頸厚重、僵硬如石
  • 頭暈、偏頭痛頻繁發作

睡眠不安穩、淺眠

烏龜頸的高風險族群,你中了幾項?

族群習慣風險說明
上班族8 小時以上坐在電腦前慣性肩頸前傾,無動態伸展
學生族群備考/打報告長時間低頭肌力不足、姿勢不穩定
手機重度使用者滑手機追劇超過 4 小時/日頭部重心前移造成頸椎壓迫
通勤族長時間車上滑手機頸部維持固定角度過久

烏龜頸並不會自己好,反而會因為肌肉的代償習慣越來越嚴重,進而影響呼吸、平衡、甚至視覺協調。

科學研究證實:徒手按摩能有效改善烏龜頸

研究一:結締組織按摩結合運動,有效改善慢性頸痛

根據《Journal of Manipulative and Physiological Therapeutics》的研究顯示,結締組織按摩(Connective Tissue Massage)配合運動訓練,能顯著改善慢性頸部疼痛、提升痛閾值,是非藥物介入的有效方式之一。

🔗 連結:https://www.jmptonline.org/article/S0161-4754(23)00024-6/fulltext


研究二:深層組織按摩+伸展訓練,改善姿勢與功能

另一篇發表於《Journal of Bodywork and Movement Therapies》的臨床研究指出,將深層組織按摩(Deep Tissue Massage)與頸部強化伸展訓練結合,能有效改善前傾頭位者的頸部活動度、功能表現與疼痛感。

🔗 連結: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pii/S2468781219302036

椿科學按摩的徒手實力,讓你脖子回歸自然曲線

椿科學按摩對於「烏龜頸」提供客製化的放鬆調理,直接以徒手手技精準釋放:

  • 提肩胛肌(Elevator Scapulae):緩解肩頸連結處的牽拉感
  • 斜角肌與胸小肌:恢復胸廓開展、改善呼吸壓
  • 胸鎖乳突肌與上斜方肌:釋放過度使用造成的前牽力

科學按摩老師用手掌穩穩包覆你的肩頸處,深入肌肉與筋膜間隙,柔透按壓使緊繃的結塊逐漸柔軟,熱流擴散至整個上半身,像是長年駝背的身體終於「鬆了一口氣」

自我保養+專業協助,讓你告別烏龜頸

忙碌的生活 總是被時間追著跑,在還沒有來現場進行預約放鬆以前,我們可以先從提醒自己做起:

  1. 每低頭 30 分鐘,做 30 秒頸部活動
  2. 抬高筆電與手機視線高度,避免過度俯視
  3. 每1~2週進行一次專業老師的肩頸放鬆,預防姿勢固定化
  4. 時刻留意當下身體姿勢,打造好看的自然頸線

延伸閱讀

返回頂端